News

2025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双重节点。7月13日,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圆满结束在海南琼海龙湾港的“致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巡展”,缓缓驶向 ...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德干细胞研究中心和丹麦奥胡斯大学科学家合作,首次从一种名为灰鼠狐猴的小型灵长类动物体内分离出成体干细胞。这一成果为开发更接近人类临床需求的干细胞疗法铺平了道路。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讯》。
“我们和全球学术界保持着密切往来。”丘成桐表示,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的大门永远是开放的,“我们永远欢迎全球科学家来这里交流。”他相信,开放、活跃的学术交流将推动科学研究取得更大突破。 本届大会向丁肇中、朱棣文、戴维·格罗斯、罗伯特·塔扬、森重文、乔治·卢斯蒂格6位科学家颁发了大会最高荣誉——2025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文明交流互鉴与科技创新发展”平行分论坛于7月11日在北京召开。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唯有通过交流和合作,才能消弭数字和智能鸿沟,超越隔阂和冲突,共享科技创新和文明繁盛成果。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7月10日公布了一组震撼图像,即来自“帕克”太阳探测器去年底贴近太阳飞行时的实拍。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拍摄的距离太阳最近的图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日冕与太阳风细节,有助于揭示太空天气的起源,并提升对地球的预警能力。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进步最终会通过扩大经济规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AI不是就业市场的“侵略者”,而是生产力跃升的新引擎。深挖AI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潜力,助力劳动者实现技能和价值跃升,就能用就业创造效应减缓就业替代影响,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仿生膝”关节假肢,与传统假肢相比,能够帮助膝上截肢者行走更快,更轻松地完成爬楼梯、跨越障碍等复杂动作。这项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标志着假肢技术从被动辅助,转向主动感知与智能控制的重大飞跃。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PROTEUS的“生物人工智能(AI)”系统。该系统通过模仿自然进化过程,能在几周内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分子,为药物研发和生物技术带来突破性进展。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期刊上,不仅展示了生物技术与AI融 ...
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硅谷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创建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将向其名下人工智能企业xAI投资20亿美元,作为后者50亿美元股权融资的一部分。
今天(7月13日),重庆卫生健康和药品监管联合调查组发布关于对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调查核实情况的通报,全文如下: 近期,重庆市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情况引发社会关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药监局、沙坪坝区人民政府等单位迅速组成联合调查组,采取走访调查、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调查核实。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查,患者李某美于2013年6月被诊断为宫颈癌并进行手术治疗。2016年8 ...
7月11日,辽阔的海洋深处,仿佛传来一声低沉的呜咽。我国水声工程、信息科学和水中兵器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与教育家,航空声呐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马远良在陕西西安溘然长逝,享年87岁。